久久久久久久Aⅴ无码免费网站_91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五月天_国产精品天天做夜夜爽_香蕉大伊亚洲人在线观看

公元 月 農歷 年 [ 年 ]

《張掖地區(qū)志(遠古-1995)上卷·第四編 經濟(二)》

來源:張掖地方史志辦公室日期:2025-03-30

第五章??農墾

第三節(jié)??國有農牧場(二)

國營山丹農場

(一)基本情況

1958年1月,甘肅省農林廳批準成立“國營四壩農場”,隸屬山丹縣管轄。1964年,國營余定農場合并于四壩農場。1974年,更名為“甘肅省張掖地區(qū)國營山丹農場”。1983年12月,改屬省農墾總公司,1984年改名為“甘肅省國營山丹農場”。

(二)自然條件山丹農場轄四壩灘和青羊口分場。據(jù)1986年12月《山丹農場土地詳查報告》,全場總面積775025畝,其中四壩分場25982畝,青羊口分場515205畝?,F(xiàn)有耕地20775畝,占土地總面積的2681%;果園277畝,占036%;農田防護林20094畝,占259%;居民點及工礦用地21773畝,占281%;交通用地1406畝,占181%;水域2769畝,占357%;天然草地260578畝,占3362%;未利用土地214001畝,占2761%;場外占地631畝,占081%。

(三)農場經濟及各項事業(yè)1995年山丹農場工農業(yè)總產值1346.55萬元,比1959年的32.9萬元增長40倍,比1980年的186.06萬元增長6倍多,職工908人,人均產值14829.85元。其中農業(yè)產值840.05萬元,比1959年的28.25萬元增長28倍多,比1980年的87.46萬元增長86倍,占工農業(yè)總產值的6239%;工業(yè)產值50650萬元,比1959年的4.65萬元增長108倍,比1980年的98.6萬元增長4倍多,占3761%。

【農業(yè)】農場以農為主,農牧結合,多種經營。1958年,總播種面積3405畝,其中糧食作物3316畝,占總播種的974%,畝產225公斤;試種胡麻、瓜菜89畝。1965年,總播種5649畝,其中糧食作物5449畝,占9646%,畝產225公斤,油料及其他經濟作物200畝,占354%。1969年,青羊口大面積開荒,總播種面積增為18055畝,糧食單產5267公斤,總產9510萬公斤。1978年以后,大規(guī)模開荒造田,平田整地,逐步改善農業(yè)基本條件,生產取得較大的發(fā)展。到1995年,總播種面積達到20775畝,其中糧食作物(全為大麥)18900畝,畝產33386公斤,總產631萬公斤;油料(胡麻、油菜)播種面積530畝,單產12509公斤,總產663萬公斤;籽瓜播種576畝,畝產75公斤,總產43萬公斤;毛笤子播種769畝,畝產112公斤,總產862萬公斤。

【林業(yè)】農田防護林有青羊口林帶1條,東西走向,長4100米,栽楊樹37萬余株;四壩灘林帶南北走向的11條,長196萬米,東西走向的23條,長188萬米,合計76萬余株;場區(qū)南部植樹1050畝,林木覆蓋率達10%。經濟林始建于1976年,建果園3處,計278畝。由于氣候冷涼,土薄水缺,長勢緩慢,掛果量少而質差。1985年保留果園68畝,1995年畝產果品250公斤,畝收益400元。

【畜牧】山丹農場地處宜牧區(qū),草原面積12萬畝,主要放牧點為大青羊口、石井口一線和馬蓮井、草溝、長溝、三道腰山等18處。1958年建場時養(yǎng)羊1萬只,1962年場社分家清退后,存欄4000余只,此后年養(yǎng)畜5000只左右。1958年農牧業(yè)總產值1082萬元,其中牧業(yè)105萬元,占973%;1965年農牧業(yè)總產值1526萬元,其中牧業(yè)761萬元,占4987%;1978年農牧業(yè)總產值593萬元,其中牧業(yè)1715萬元,占2893%;1988年農牧業(yè)總產值1764萬元,其中牧業(yè)3315萬元,占1879%;1995年農牧業(yè)總產值84005萬元,其中牧業(yè)41萬元,占488%。

【工業(yè)】建場初期,開辦釀醋、釀酒、榨油、醬油等加工。20世紀60年代以后,農場工業(yè)逐步發(fā)展,1964年開辦王家灣煤礦,翌年遷至石灣子煤礦,1965年建起面粉廠,1978年建起磚廠,1986年建起鐵合金廠。工業(yè)在全場經濟中比重逐年增大,1959年農場總產值329萬元,其中工業(yè)465萬元,占總產值1413%;1980年總產值18606萬元,其中工業(yè)986萬元,占5299%;1995年總產值134655萬元,其中工業(yè)5064萬元,占3761%。

【商業(yè)】建場初期只有場部代銷店1處,經銷職工日常生活用品和有關農副產品。1970年場部成立商業(yè)服務社,分場和煤礦均設銷售網(wǎng)點,年銷售額在30萬元以上。1981年在山丹縣城東門修建農墾商店,經營商品、飲食、旅社。1995年銷售額達110萬元,純盈利55萬元。除國營商業(yè)外,有職工自辦個體商店10處,小吃部3處,理發(fā)部2處,從業(yè)20人。

【科技】農場科技是緊密圍繞生產活動而開展的,由場生產科管理。1958~1963年僅有5名技術干部,1978年增加到35名,1995年為35名,其中大學學歷2名,大專12名,中專10名??萍脊ぷ髦饕獜氖拢海ㄒ唬└倪M耕作制度。推廣機械深翻曬垡、耙地保墑、機械播種。(二)土壤改良。試驗推廣深翻土壤、秸稈還田、套種綠肥、施用畜肥、合理輪作。(三)肥料施用技術。60~70年代,單純施用化肥尿素與硝銨,畝施15公斤,糧食單產150公斤左右。1985年后,針對土壤缺磷嚴重的狀況,采用“磷肥突破、氮肥平衡”方法,氮、磷比例提高到1∶075,磷肥作底肥,播種時一次深施;氮肥三分之一作底肥,三分之二作追肥,頭輪苗水前條播深施。(四)引進與推廣良種。60~70年代以來,先后引種的小麥良種有“阿勃”“甘麥8號”“墨巴65”“66”“隴春9號”“反修1號”“8092—1”等;大麥良種有“莫特44”“黑引瑞”“法瓦維特(匈84)”;青稞良種有“肚里黃”。(五)植物保護。對影響作物生長的“兩草一病”(灰條、燕麥草和條紋?。?,采取秋春土壤處理和藥劑拌種防治。

【教育】1958年建場,1969年創(chuàng)辦小學,1970年始辦初中,1976年增設高中班。場屬基層在軍墾時期自辦托兒所,1975年場部設立幼兒園。至1995年,全場有學校2所,教師36人,學生399人。1990~1991年對職工進行掃盲教育,108名文盲職工全部脫盲。同時鼓勵職工自學,通過國家各種考試,83人獲得大專文憑,31人取得中專學歷。1984~1994年上級撥款和農場補貼教育經費12668萬元。

【文體衛(wèi)生】場部建有工人俱樂部、圖書閱覽室,每個基層單位都有“職工之家”,組織職工開展經常性的體育活動,不定期地舉行比賽。廣播電視普及職工各家,場部有電影放映隊。醫(yī)療機構:1958~1963年設醫(yī)務室,僅4間房6名醫(yī)護人員,處理一般常見?。?964~1974年擴建為衛(wèi)生隊,配20名醫(yī)務工作者,開設門診、住院部,基本醫(yī)療設施俱全;1975~1995年改建為職工醫(yī)院,占地7338平方米,病床12張,門診開設化驗室、心電圖、B超、防疫室、中醫(yī)、西醫(yī)、婦幼科等。

【基建投資】建場至1995年,基建投資總額為143753萬元,其中:國家撥款560萬元;1966~1974年支用城市青年安置費4785萬元;撥改貸285萬元;國家建設銀行技措貸款190萬元;1984年以來場內自籌392萬元;國撥“兩西”資金24萬元;小型農田水利費19518萬元。上述資金用于開荒造田、老農田改建152萬元,占1057%;設備購置87萬元,占605%;水利建設3834萬元,占2667%;園林建設231萬元,占161%;畜牧草原建設308萬元,占214%;工副業(yè)建設33978萬元,占2364%;電力線路建設223萬元,占155%;房屋建設38105萬元,占2651%;商業(yè)建設92萬元,占064%;其他89萬元,占062%。

聯(lián)系我們 | 關于我們 | 版權申明 | 網(wǎng)站地圖

版權所有:中共張掖市委 張掖市人民政府 隴ICP備13000766號-2

甘公網(wǎng)安備 62070202000150號 網(wǎng)絡視聽許可證2811617號 網(wǎng)站標識碼 6207000021